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岡山飛行部落達人─楊雙福


岡山飛行部落達人─楊雙福         范彼得

岡山眷村研究近來成為顯學,不時有相關的生活及歷史報導。文化局更連續二年都在古蹟日時,委由高雄縣綠繡眼發展協會辦理「岡山空軍眷村文化之旅」,企圖在明年舊眷村拆除,遷移至新的勵志新城前,為這種特殊時空歷史下的生活型態留下最珍貴的記錄。這些活動的最大功臣,都要歸功於出身實踐新村的岡山高中 楊雙福 老師,他可說是「岡山眷村學」首屈一指的專家!

實踐新村長大的眷村子弟
在岡山實踐新村長大的眷村子弟 楊雙福 老師,是家中的獨子,自小在眷村長大。直到廿八歲時,才因結婚而搬離已經太過狹小的眷舍。 楊 老師現年五十歲,父親楊正全是四川省人,與母親楊淑若在大陸結婚。當時因父親軍人職責所在,常不在家,直到隨政府來台後,居住在實踐新村生下 楊雙福 老師。由於當時父親只是空軍官校的一名士官,因此與大多數人一樣,所居住的房舍較為狹小,環境品質也較差。
在家庭環境壓力下,他國中畢業後,就奉父親之命,去考空軍幼校(現在的中正預校),因為那時空軍是所有軍種中薪資最高的。但因為意願不高,還是去讀岡山高中。三年畢業後,因大環境問題,還是去考軍校,硬撐讀了一年國防管理學院還是休學回家。後來考取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系、中山政治研究所,畢業後回到岡山高中教書。他曾與其他眷村子弟一樣是個軍人,但目前卻是眷村中少數,不是軍人的眷村子弟。
楊雙福老師說,據老一輩的指出,當時實踐新村就叫做「克難村」。目前在村內戶口名簿仍有「克難路」的記錄,可見當時大多數眷村子弟生活環境都很差,升學都離不開讀軍校的命運。因此眷村子弟絕大部份是軍人,就算沒有興趣也得讀,想想那時候的眷村第二代子弟還真是可憐。

老師與岡山眷村研究
因為他對眷村有著一份深厚的情感,研究所論文就是以眷村為調查對象,於2002 年完成《高雄縣眷村榮、家族群投票行為研究-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的論文。
面臨眷村改建計劃, 楊雙福 老師為了保存眷村的人文歷史,著手調查岡山鎮十八處眷村。他以二年的時間,與另一位同校歷 史 老師蘇坤輝投入眷村調查工作,收集岡山眷村的歷史文物,在文化局的協助下,於2004年底完成《岡山鎮軍眷村老照片專輯》。他們收集了不少像最早期的竹籬笆,以及名人小時候等與眷村有關老照片。在調查中,尹清楓父親尹鐸還送給他一張尹清楓外婆刺繡的十字繡毯子,據了解已有上百年。
次年, 楊 老師又協助岡山高中完成高中職社區化鄉土文化教材《岡山鎮軍眷村研究專輯》,協助大崗山青年商會完成《眷戀岡山-軍眷村歷史回顧》等書。


眷村與岡山高中
  今年適逢國立岡山高中成立六十週年, 楊 老師又 和蘇 老師投入一整年的時間,編印完成《岡山高中創校六十週年校慶紀念特刊》。 楊 老師表示,岡山高中與岡山眷村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因為選擇讀高中升學管道的眷村子弟,幾乎都讀岡中,像現在的著名藝人張晨光和高凌風,就都是岡山高中畢業的。所以,編這本書,也仍與他的眷村情懷有關。

 楊雙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畢業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生
現任國立岡山高中三民主義教師
專長﹕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
  著作:岡山鎮軍眷村老照片專輯、岡山地區軍眷村簡介

全國最大的軍眷村改建-岡山勵志新城


全國最大的軍眷村改建-岡山勵志新城   

楊雙福

前言
  舊有軍眷村的眷舍,居住環境品質惡劣、空間狹小、公用設施落後、房舍破舊不堪、安全堪慮,因此位居於都市邊緣之軍眷村就如同貧民窟一般。因為軍眷村的眷舍,眷戶只有使權沒有所有權;只能自居不能租售,居住環境很難獲得改善。遇上地震、颱風、水災等天然災害,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民國八十七年,立法院通過了「軍眷村改建條例」,讓軍眷村改建有了法源基礎,軍眷村也正式開始改建。但因經費、軍眷村戶意見分歧及相關技術上的問題,軍眷村改建工程延宕已久,不少年事已高之榮民及榮眷已經享受不到政府照顧榮民、榮眷的美意了。

軍眷村改建對生活的影響
  眷村改進使軍眷村居住空間改變,對眷村文化和生活產生極明顯的影響;對人文面的衝擊更是特別可觀。我們可以由下述之分析得到論證:

 (一)組成份子改變
    眷村改建前舊有軍眷村組成份子非常單純,不是榮民就是榮眷,他們彼此之間都有同事、同袍,甚至有同鄉之誼,關係密切,產生極親密之革命情感。而眷村改建後之國宅,不但有原軍眷村榮民榮眷進住;還包含有眷無舍的現役軍人,以及一般老百姓依「國民住宅配售辦法」進住。因分配方法之改變,瓦解原有的人際網絡和生態,再加上原持有人將房子出租或出售,進住人口更難以掌握而更形複雜化。
 (二)未提供人性化的公共空間
    眷村改建前,舊有軍眷村都有一塊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如大樹、巷弄邊、幼稚園、籃球場等,軍眷村的住戶可藉由此空間,培養出極密切的人際關係。而眷村改建後的國宅已不復存在一塊人性化公共空間,眷戶公共領域的聚集點被打散;眷戶不再聚集在一起,人際關係也逐漸疏遠而難以維持。
 (三)居位形式的改變
    眷村改建前,舊有軍眷村幾乎均為平房,且不少眷戶均有院子、綠地,住戶成平行居住形式,互動高。而眷村改建後之國宅,均為公寓大樓型式,樓梯或電梯垂直居住型式,徹底顛覆了原有軍眷村人與人的互動模式。
 (四)社會變遷
    眷村改建前,舊有軍眷村住戶幾乎都是屬於退伍的榮民及榮眷,年事均已高,多數都閒待在家裡,擺擺龍門陣聊天,打打小麻將,較少出門。而眷村改建後之國宅,軍眷村外省第二代及其他住戶大部份屬上班族,忙於自己的事業,很難有機會見面,更別說培養感情,因此減低了社區人際關係的互動。眷村的改建使原有軍眷村的型態改變,逐漸走入和一般社區(大樓管理委員會)差異不大的社群生活。(以上分析採用林樹等,《新竹市眷村田野調查報告書》(新竹市:竹塹文化資產業書出版社,民國86年,p.280))。
軍眷村改建前後比較表
比較項目
改建前
改建後
組成份子
單純(榮民、榮眷)
複雜(榮民、榮眷、有眷無舍之現役軍人、一般老百姓)
公共空間
有人性化的空間
無人性化的空間
居住型式
平房,平面式
大樓,垂直式
社會變遷
獨立、開放性無隱私的特殊社群
封閉性、隱密性與一般社區國宅無異

軍眷村改建的優缺點
由上述分析,得知軍眷村改建的優點有:

 (一)消除軍眷村生活與一般人(社會)生活不盡相等距離大力推手。
 (二)擴大敦親睦鄰的善良風氣;擴大了族群融合的基石;擴大人與人互動的感情交流;擴大了多元文化的生活氛圍。
 (三)在尊嚴權利方面處於和平地位,完全符合聯合國大會於19481210日所宣佈的「世界人權宣言」,軍眷村改建做了最具體、最有力的見證。
 (四)提昇「住」的品質及環境,讓軍眷村住戶(尤其第一代)能體會現代生活的舒適與便捷。

軍眷村改建的缺點則有:

 (一)軍眷村第一代榮民、榮眷在心理及建築硬體適應上會產生恐懼茫然的感覺。
 (二)軍眷村文化(精神)逐漸消失殆盡;軍眷村的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大家休戚與共、榮辱一體的精神將式微而消失。

其解決的方法有:

 (一)積極全面的對軍眷村第一代榮民榮眷做心理輔導,讓他(她)們在最短時間去適應新的集合式大樓的居住方式。
 (二)以原有軍眷村為單位,組成該棟大樓的管理委員會,以提早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三)硬體設施需要參酌老人公寓的相關設施,管委會應特別留意此項工作,以迎合軍眷村第一代榮民榮眷的需求。
 (四)保存軍眷村老照片、古文物、部份古建築,移植老樹,使軍眷村文化(精神)不會太快消失殆盡。

岡山軍眷村改建-勵志新城

  勵志新城為全國近年來眷村改建的典範,它總計有六大特點:

 (一)全面改建,一次完成
岡山地區十八個軍眷村(樂群村暫緩拆除外),共有十七個眷村全部一次拆遷,全部搬遷到勵志新城,不像其他眷改,一次一個或數個。
 (二)位於精華區,交通四通八達
附近有學校(岡山國小)、火車站、台汽車站、未來捷運站、客運站、銀行、政府機關、文賢市場、黃昏市場、果菜市場、三號公園;住戶食衣住行育樂均極為便利。交通緊臨舊省道台一線岡山路及阿公店溪,由岡山路往北直通台南;往南可通往楠梓高雄,交通極便捷。
 (三)勵志新城是全國近年來最大眷村改建個案
造價五十四億,總計四十九棟建築物,共有二千三百三十戶,含店鋪九十四戶。甲基地最高十三層共十九棟,十二層九棟,十一層一棟,共計廿九棟,地下二層。乙基地最高十四層共十一棟,十三層共八棟,十二層一棟,共計廿棟,地下二層。如果全部住滿,整個勵志新城人口將近萬人。公共設施完善,有托兒所、超市、社區活動中心。地下停車場可停汽車2542輛,機車2339輛,屬於鋼筋混凝土造集合住宅。
 (四)大樓設計新穎人性化,建築體穩固耐震
它的建蔽率只有百分之33,比現在法定的百分之44比率還低。公共空間非常寬敞舒適,前後陽台通風設計;三面採光,面對中庭綠色景觀視野良好;且陽台、花台、及金屬格柵等遮陽設計,可減少室內直射日照,有效達成節約能源;規劃大尺寸公共空間和社區中心,是眷戶們聯繫情誼的好場所;地下室車道出入口設有防水閘門,可提高社區防水性;每一棟之間距離拉大,私密性高,公共面積分攤最小,而室內空間可達最大。
基礎工程,也就是地基,佔總工程費百分之二十,地基打得很穩固;耐震結構標準設計係數提高,由原來0.18提高到0.23。鋼筋比一般 十四公尺 粗 六公尺 ,高可達 二十公尺 ,因此鋼筋不用搭,可以避免弱點產生。
 (五)抽籤採取以村為單位,再依坪數抽籤,符合公平及人性原則。
 (六)為容納近萬人之大社區,休閒公園之設立,國小增建,聯外道路開闢,均刻不容緩:
「公三公園」之設立解決社區休閒的問題;壽天國小建立,解決了岡山國小因勵志新城居民移入,學生爆炸的問題;聯外道路東西向 二十米 道路的開闢;南北向 十五米 道路從柳橋東路南接勵志二路,連結 二十米 往南到阿公店溪的 十二米 道路。

結語
  岡山軍眷村的改建拆遷,對岡山軍眷村的居民來說當然是一件大事,對整個岡山鎮來講,亦是一件大事。軍眷村第一代的榮眷榮民,即將從住過將近一甲子的軍眷村老舊眷舍,搬到新建之勵志新城大樓,心中之興奮及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如何面對此一巨大改變,老人家心理的調適是刻不容緩要解決的難題。而成立一個組織健全,功能完善的管理委員會,則是解決此一問題,及接下來接踵而來一大堆新問題的唯一途徑。大樓硬體重要,管委會的軟體更重要。期盼勵志新城管委會能迅速成立,慢慢進入軌道,讓軍眷村第一代榮民榮眷能在新穎舒適的環境下安享晚年。

新舊之間--勵志新城改建工程


新舊之間--勵志新城改建工程

謝育明

勵志新城改建工程估計容納岡山、燕巢和橋頭3鄉鎮的18個眷村,改建工程基地於岡山鎮舊省道旁(岡山路),工程基地面積廣達95619平方公尺,分甲、乙兩基地,兩基地之間更有20米 大道計畫道路銜接,總計49棟大樓建築物,13樓到 14樓不等,坪數從26坪 到34坪 ,34坪 有4房,其餘是3房,共有2239戶,其中住戶2236戶、店舖103戶,勵志新城改建是全國最大的眷村改建工程與住宅社區。


自民國90年元月動工,原訂前年78月完工,卻因天候因素,加上新亞建設一開始的工期展延,使得整個改建工程一直延宕到去年上半年才完工。再加上勵志新城的規劃是每一樓層的4戶共用一座緩降機,遭民眾質疑消防安全。土木出身的楊縣長最重視安全的原則,於是縣府以不發使用建築執照為手段,來逼迫
國防部多花3千多萬元增設每戶一座緩降機,所以又使得交屋的時間一延再延。6月份國防部軍備局工程營產中心,會同聯建小組成員驗收勵志新城改建工程,結果土建部分抽驗合格有1382項、不合格為1411項;機電部分合格為1434項、不合格為241項。總共被驗出1652項不合格,其中土建的以批土油漆不平整占最大宗,機電則以弱電系統問題最多。國防部軍備局給了建商新亞建設50天的改善期。終於在8月中旬完成驗收,並於9262728日三天完成了住宅戶號的抽籤作業,儘管仍有部分眷戶質疑公設比過高等問題,甚至消極抵制抽籤,但9成以上的眷戶已經完成戶號抽籤。國防部軍備局眷服處預定11月下旬正式交屋,最晚在12月底,待鎮內眷戶陸續遷入勵志新城後,舊眷村計畫將在明年上半年陸續拆除,由國防部統一標售土地。

曾幾何時,低矮破舊、巷弄狹窄的眷村已經變成社會進步的窒礙,都市景觀的毒瘤。而今,當舊眷村消失在熟悉的地平線後,許多人才發現原來眷村的獨有的歷史地位與精神意函,原來它代表著不同族群相互融合的過程;原來它代表著人們在土、泥所搭建的克難環境中所展現出來的團結與堅忍不拔!或許,岡山舊眷村即將走入歷史,被無情的怪手所吞噬,但雞犬相聞、互相關懷的眷村集體記憶卻將永遠烙印在眷村人的記憶深處,繼續在回憶與文字間,不斷上演。

岡山down機-光復新村


岡山down機-光復新村 
                                                                                 劉天賦

  近日得到岡山高中學弟,也是網路拍賣收藏家的蔡懿榮所提供的一張照片,是在戰後初期的岡山區署前庭,也就是日治時期的岡山郡役所,現在的岡山秀傳醫院,所拍的紀念照。照片中,當時的蔣江直鎮長與一群軍人幹部立於岡山區署前,上面橫布條寫著「歡送陸空軍克難大隊(?)」。令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後面蓋了「國防部政治部中國電影製片廠攝」的戳印,為何台北北投的中國電影製片廠會到岡山來拍這張照片?他們若住在岡山,是在那裡?發生過什麼事?後來才知道,他們當時就住在舊省道大郵局南方的光復新村!

中國電影製片廠岡山時期1949-1951
  台灣公營的電影製片廠中以中國電影製片廠的歷史最悠久,也是公營電影製片廠成立最早的一家。1933年創建,35年更名為武漢電影製片廠,37年正名為中國電影製片廠,隸屬於國防部,主要任務為攝製一般軍教、紀錄、新聞影片,大陸時期曾拍攝《熱血忠魂》、《八百壯士》、《血濺櫻花》等劇情片。1948年尾抵台灣基隆,49年一月遷岡山,51年秋廠址遷至臺北北投原日軍賽馬場,即現在的復興崗。曾與其他公司合拍《惡夢初醒》、《故鄉劫》等片。65年梅長齡擔任廠長,邀請李翰祥執導拍攝《揚子江風雲》、《緹縈》等片,為中製廠巔峰時期。76年拍攝《寒流》電視劇集,收視甚佳,締造該廠另一高峰。中製廠其它較有名的電影有1957《養女湖》,1975《女兵日記》,以及捧紅許不了的1979《成功嶺上》。
  1949年初中製廠第一批人員從基隆遷至岡山時,是由中製廠人員協調高雄要塞司令部,借用原在岡山駐防的日本憲兵隊營房,也就是現在的光復新村。移駐岡山時,正值農曆春節,房舍只能讓員工眷屬勉強擠住,無法利用機器工作。由於此批人員是臨時奉命到台,離開南京時只帶少許現金,到岡山一個月後就缺錢斷糧,幾經奔走,才得到南台灣軍區准由高雄農會倉庫先墊借一個月軍糧。當時的人員眷屬抵台後舉目無親,患難與共,由於資源極少還必須一起吃大鍋飯。
  1949年五月初,第二批人員一百多人自上海搭輪船抵台。這批抵台的名人有詩人鄧禹平,演員王珏、井淼。由於人數更多,中製廠再向南部地方與軍區商借橋頭國小、五里林國小部份教室,還有岡山農校及原岡山憲兵營區廣場,並向高雄駐軍借數十頂帳篷,搭在營區草坪。帳篷每逢大雨即浸入水中,仍然分不到房子的員工還得露天住在走廊,生活相當克難。由於逃難的混亂,中製廠的員工完全沒辦法領到薪水,大家只好在岡山沿街擺設地攤,出賣衣物渡日,直到九月才解決工作人員的糧餉問題。但在沒薪沒糧的期間,員工仍依指派拍攝新聞紀錄片,還協助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拍攝。這種生活維持了兩年,直到1951年九月遷到北投才結束。
   劉國明 先生則還記得,日治時期他曾被動員到舊火車站前廣場看宣傳電影,這是日本利用電影來教育民眾的方法。戰後國民黨政府也有相同的宣傳手法,所以他也曾被動員至光復新村廣場觀看政府拍攝的影片,應該就是中製廠所安排的,現在那片牆已被新建物掩蓋。

1950岡山大演習墜機事件
  在《岡山鎮誌》中,雖全無中製廠在岡山時期的記載,但其實有兩段相關的記錄。一項是在1950年的「大事紀」寫著:「 三月十八日 全國性防空大演習假本鎮舉行,蔣總統親蒞指導。」另一項則是在「殉難烈士行狀」中,兩位人士都是因為負責 三月十八日 演習的空中拍攝任務而墜機身亡。
話說蔣介石於1950年 三月一日 「在全國各方呼籲敦促下復行視事」,同月十八日就到岡山參觀大演習。依照林贊庭的記載,國軍在岡山舉行陸空聯合演習時,中製廠的唐克明擔任空中攝影,搭乘由謝峻松所駕駛的AT-6型雙座教練機,在空中拍傘兵跳出機門的鏡頭,遇到亂流而失事,二人殉職。岡山民眾感念飛機駛向無人空地墜毀,發起捐獻,並於公園立碑紀念。墜機的地點就在舊火車站後方,就在平和東路與岡燕路巷子的交叉口附近。為了這個演習,整個岡山的學校機關都停班停課支援或參觀,所以當時就讀國中的 韓永 老師與我父親劉國明都親眼目睹。

光復新村簡史
光復新村的現任村長 姜俊有 先生,遼寧人,就讀小學時正逢滿洲國在日本的支持下獨立建國,他自一年級開始就必須學最重要的外語,也就是日語。高二時日本投降,黃埔陸軍官校在東北考區招收一百名新生(與台灣、新疆、韓國等地招收名額相同),他就在1946年到四川成都陸軍官校受訓,於49年成為黃埔22期的畢業生。同年隨部隊來台在高雄登陸。
他到了高雄鳳山,就一直住在部隊,曾經駐守浙江外海的大陳島,後來撤來台,在軍中服役廿餘年後退役。到了1961年,他與岡山 後紅的余 女士結婚,先住在陸官前的黃埔新村,1962年搬到光復新村,是村中最後搬到此定居的。
姜村長說,光復新村在日治時期是憲兵隊部,原本北邊還有很廣大的軍用車輛停車場,範圍北到民有路中間。進入光復新村右側的整排建築就是辦公室,中間是正門入口,左邊迴廊三格,右邊迴廊五格,右邊較長聽說是因為部份空間是拘留室,用來拘留違反台灣總督「違警令」的人,現在這間辦公室被隔成兩間供人居住。村長屋前的小土堆是個很大的防空洞,村長住的木造黑色房屋是日本憲兵的練武室。以前這裡還有馬廄,電影放映牆,不過已經被新搭的房舍遮蓋。
順帶一提,日治時期岡山日本平民的主要生活空間就在舊火車站至光復村之間。舊火車站附近有公會堂、街役場、地政事務所等公家機關,專供日人子弟上學的小學校就在現在的文賢市場,小學校對面現在舊省道大郵局至岡燕路之間,就是一大排日人專用的市場,警察及公家宿舍則遍佈在中街至柳橋東路的舊省道西邊,空軍及軍眷則住在更南的勵志村樂群村。
  姜村長說,民國時期的光復新村由高雄要塞司令部管理,中國電影製片廠員工於1951年秋天搬走,高雄要塞司令部解散後,在1954年左右改由陸軍二軍團管理,有一個營在此駐守。後來橋頭鄉新莊的運輸群派一連駐在此,但在某次部隊檢查後,發現此處各戶獨立且士兵居住分散,空間不適合駐守而將部隊調回歸建。然後就將原是營房的地方改為軍團一級主管的眷舍,村長即在1962來搬到此處,現在村內計有12戶均為校級軍官。
  光復新村在明年就會像岡山的各個眷村一樣,,住戶遷入勵志新城,原村拆除走入歷史。二次戰後來到岡山的移民,就像鄭成功的屯田部隊,清朝以後的漢族移民,日治時期的日本人,和近幾年嫁來岡山的外籍配偶一樣,他們都會成為岡山,這個一直都無私包容眾多族群居住的地方,歷史的一部份。

p.s.兒時曾有很要好的同學王重山住在此村,他曾帶我到他好大的家,也就是憲兵隊部玩,我們還曾到阿公店溪火車會經過的鐵軌下游泳,這篇文章是為他寫的。

參考書目
黃仁《電影與政治宣傳》台北市:萬象,1994
黃建業總編《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台北市:文建會,2005
林贊庭編著《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臺北市:文建會,200392〕。
何宋錦總撰《岡山鎮志》高雄縣:岡山鎮公所,200089

95年眷戀岡山


95年眷戀岡山

眷戀岡山以及世界古蹟日相關活動在今年已成功舉辦3年了!其中參加對象包括社會大眾、團體人士等,藉著目的在為明年即將消失的岡山眷村文化及特色建築來作最後的回顧,讓民眾更加了解眷村的生活形態,呼籲民眾保存眷村文化與文物。

眷村的改建一事,這些代表竹籬笆時代延續下來的眷村總總,在年底至明年將被4912樓的大廈所取代;原本雞犬相聞的開放平房,將變成勵志新城的國宅大樓,具有歷史人文意義的建築與生活文化即將消失故主辦及協辦單位也希望透過此活動,能喚起大眾對眷村文化的相關議題重視及文化的保存問題








岡山小吃的搖籃


岡山小吃的搖籃
舊市場百年史-岡山第一座公有市場 
/劉天賦
 岡山人若被蚊子釘得「擋祙稠」,常說一句話,「橋仔頭戶蠅岡山蚊!」這是展現岡山與橋頭不同產業文化的地方俗諺,就是在說橋頭糖廠的甜味引來真多蒼蠅,岡山街因為有岡山區最大的市場,很多食物的味而且水溝常積水,所以蚊子非常多!

平安市場自1910年設立至今已經接近一百年,我想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家就住在岡山平安市場的正南面!小時候「舊市仔」非常鬧熱,阮家的生意也是同款!一直到我讀國中的時陣,我還記得日時的開元街,買菜的人每天都滿滿是。我還記得國中的時,一到過年前,全家六個人要分批吃飯,因為大家要輪流應付要趁過年前的好日,換厝內拜拜用品的人客。不過到我讀大學時,就越來越沒人,到現在,阮媽媽說,一日生意常常作沒一百元!我看,平安市場可能沒多久就會被拆掉,所以想說為她寫一篇文章來紀念這個岡山最古早的市場。

日治時期的「阿公店市場」1910-1945
以前的平安市場是岡山區最大的市場,而且岡山區的魚品市場、肉品市場、果菜市場,都在開元街上,這就是為什麼二次大戰後,政府將阮這條街號作「市後巷」,連現在的仁安街也是市後巷。
日治時期所謂的「停車場」就是火車站。據推測,原本的阿公店市場應就位於現在進涼香的附近。清朝政府不曾設置公有市場,地方大廟的廟埕,就像許多台灣各地廟宇同款(如基隆廟口),就是地方不成文的「市集」所在。岡山最大的廟宇壽天宮,原本位於維仁路平和路口,坐西朝東。周邊鄉村民眾會趁著到壽天宮參拜的機會,順便帶自己地方的農產到廟前廣場交易,當時阿公店的市集應就在廟埕附近。日本政府可能是為了順便開發火車站至壽天宮前的中街,選了兩者之間的空地設置公有市場。
 從19121915年,短短三年的時間,政府建的店面與店鋪數量就都增加一倍,那時候的岡山發展得真快!阿公店市場在1920年阿公店改名岡山的時,改名作「岡山市場」。後來岡山成為日本南進東南亞的海軍航空隊基地,有很多建設,外來人口非常多,岡山市場更加繁榮。
 我們可由此報導看到,岡山周邊鄉鎮的民眾生活已經有相當水準,交通也已非常方便,民眾為滿足他們的餘暇休閒及看熱鬧的需求,還會跑到岡山市場來看熱鬧,可見當時的岡山地區已邁入近現代化的生活。看到這種盛況,對照今日,真是令人不勝唏噓。不過以前的普渡是在 農曆八月二日 ,這倒是我所不知道的事,希望有人能提供資訊。
 同一時期還有患末期肺結核的乞丐凍死於市場,和五甲尾許春將鴨卵賣予王春風後四十多元被偷事件,岡山市場真的是當時重要的經濟交易中心。
1940年,政府曾因為都市計畫的原因,曾將當時已非常擠的市場遷到現在前峯派出所後方。但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因為所有資源都集中支援戰爭,本來欲新建的市場因經費不足而又遷回原址。

民國時期的「平安市場」1945
 日本離開台灣以後,岡山市場仍然鬧熱,不過因為岡山增加很多外省族群,所以空軍為他們設立「欣欣市場」。因為人口越來越多,岡山街另外在1956年設立「文賢市場」,從此岡山人就叫文賢市場「新市場」;平安市場「舊市場」。1960年代,因為農產品規模越來越大,果菜市場與魚市場就都遷到那時還算偏僻的碧紅里與嘉興陸橋旁。
就算如此,舊市場仍然很鬧熱。一直到1980年代,因為摩托車越來越多,大家都坐在車上推車買菜;而且在厝內煮飯的人越來越少,婦女也不會用很多時間買菜,大家就都去新市場,不到街道狹窄的開元街買菜。市場改建成現在的攤位之後,改建期間已在其它地方販賣有生意的人不願回來開店,店鋪越來越少,舊市場就沒落了。

舊市場是岡山小吃文化的發源地
雖然舊市仔的店面已經很少,不過從舊市場出身的真很多小吃仍然是岡山人很重要的產業文化!當時岡山人要吃小點心,都要到舊市場。岡山有名的羊肉料理,發源地就是在舊市場!岡山現有的羊肉料理店,幾乎都是由舊市場的三個羊肉攤,也就是一新、明德、舊市三個攤位,分出去的。
我們可以從羊肉料理看到岡山的產業與歷史。土產羊肉來自田寮月世界等山區,岡山因為是農產集散地而產生小吃市場。食用羊肉是漢文化;岡山羊肉的料理方法源自日式涮涮鍋,屬於日本文化;戰後以川味豆瓣醬作沾料,屬於四川文化。從一個小吃就可以看到岡山豐富的人文特色,真是趣味。
舊市場其它的小吃還有:還留在舊市場內已有七十年歷史的「堂伯豬肝卷、粉腸」,「台北仔」,移到新市場的三代祖傳豬血湯,現開在壽華路的「舊市鱔魚麵」,都是真重要的岡山回憶與好小吃,很多電視節目都有採訪過!
 岡山真是個產業文化豐富的好地方!